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7-29
耕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曾多次強調,要緊緊扭住“耕地”這個要害,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力推進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工作。傳統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方式主要依賴政府職能端巡查監督、人力維護,這樣監管費時費力,且只適用于小區域維護,大面積監測則存在困難。現代信息社會,數字化應用具有巨大潛力,數字技術為quan方位推進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提供有力支撐。2021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發展智慧農業...
7-29
提起太陽鎮,大多人的記憶里都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的確,過去的太陽鎮一直是一個農業大鎮,大部分良田種著雷竹。但近年因效益走低,竹林失管,土質日益退化。因此,去年8月起,太陽鎮對7個村近5000畝耕地開展“非糧化”整治。不到一年,田間地頭大變樣,曾經的拋荒地、毛竹林,成了連片成網的良田畈,青山在前,白云掠影,放眼望去,連片黃綠色稻田盈滿青山與村莊之間的田野。退竹還糧后,水稻產業催生“水稻經濟”,智慧化生產管理讓太陽鎮的農戶喜開顏,一個省級稻米生豬特色農業強鎮呼之欲出。稻香太陽要實現...
7-29
從杭州余杭街道,沿禹航路一路往北,穿過苕溪,就到了該街道城北區塊的八個村,這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瓜果之地的美譽。從空中遠望,如今稻香小鎮里,道路四通八達,塘池碧波蕩漾,田野郁郁蔥蔥,農家竹樹環繞,一派美麗新農村的景象。在以“互聯網節奏”著稱的杭州,你難以想象,僅需十幾分鐘車程,便可體驗到屬于鄉村的靜謐安寧。提起稻香小鎮,就不得不說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的近三萬畝優質農田。2018年,余杭農業農村局牽頭,余杭街道積極開展稻香小鎮建設。稻香小鎮項目選址于余杭街道苕溪以北基本農...
7-29
杭州臨平區塘棲鎮是千年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漫步在塘棲鎮塘北村,只見白墻黛瓦、田塊整齊、景色宜人,風吹稻香,一幅美麗鄉村的柔美畫卷鋪展在眼前。為改善鄉村環境,打造更好宜居鄉村。近年來,臨平區政府加大對河塘水體水質的治理以及基本農田建設,全鎮4000多畝河塘水質得到提升,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恢復連片農田6000多畝,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坐落于塘北村的高標準農田就是塘棲鎮政府聯合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依靠高科技,古鎮也能建好高標準農田。”在高標...
7-29
綠水悠悠,良田開闊。曾幾何時,偏居馬橋東部一隅的星羅棋布的自然村落,歷經數十載變遷孕育出了純凈天然的萬畝田園風光,成為馬橋鄉村富美的生動寫照。瓜果飄香、糧食滿倉,如今的馬橋正不斷聚焦“穩產保供、提質增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現代農業持續興旺,百姓生活更顯富足。01、未來農場,觸手可及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農業已經不再是傳統印象中那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樣了,智能農機裝備和智慧農業設施正在重塑著農業的生產方式,“未來農場,觸手可及”,勾起了無數人對于農業美好前景的憧憬...
7-28
初春時節,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皇墳村的萬畝農田里,小麥綠意盎然,盡顯勃勃生機。種糧大戶謝大哥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感慨萬千。過去,這片土地被零散的田埂分割,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大型農機難以進入,耕作效率低下。如今,田間小道被拓寬拉直,農田集中連片,呈現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美麗景象。善璉鎮,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湖筆之鄉”,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依托萬畝良田,善璉鎮以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浙江托普云農...
7-28
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近日,中共zhong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逐步把永jiu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提出,“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空間布局和時序安排,優先在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以及糧食產量高和增產潛力大地區開展建設,可不局限于永jiu基本農田。”黑龍江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倉,實施黑土地保護政策,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重點。近年來,黑河市遜克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